详细内容
中国丝绸历史悠久,以下是其发展的重要年表概览:
一、新石器时代(约前5000–前2000)
约前5000年: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蚕纹象牙盅,显示早期蚕桑意识。
约前3630年:河南荥阳青台村遗址发现丝织品残片,现存最古老丝绸实物。
二、夏商周(约前2070–前256)
商代(约前1600–前1046):甲骨文出现“桑”“丝”“帛”等字,青铜器上发现丝织品痕迹。
西周(前1046–前771):《诗经》多篇提及采桑养蚕,如《豳风·七月》。
春秋战国(前770–前221):丝绸工艺成熟,出现提花技术,楚国丝绸(如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)纹样精美。
三、秦汉(前221–220)
汉代(前202–220):
张骞通西域(前138–前126),开辟“丝绸之路”,丝绸成为贸易核心商品。
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单衣(仅49克),体现高超工艺。
设立“织室”管理官营丝绸生产。
四、魏晋南北朝(220–589)
三国–南北朝:蜀锦闻名,成都为制造中心;佛教艺术影响丝绸纹样(如莲花、忍冬纹)。
五、隋唐(581–907)
唐代(618–907):
丝绸技术鼎盛,纬锦取代经锦,纹样吸收波斯风格(联珠纹、对兽纹)。
通过海上/陆上丝绸之路远销西亚、欧洲,敦煌藏经洞发现唐代丝绸残片。
六、宋元(960–1368)
宋代(960–1279):
江南成为丝绸中心,出现《蚕织图》等农书。
缂丝技艺登峰造极(如朱克柔作品)。
元代(1271–1368):纳石失(织金锦)流行,融合蒙古与伊斯兰艺术。
七、明清(1368–1912)
明代(1368–1644):
南京云锦成为宫廷御用,采用挖花工艺。
郑和下西洋(1405–1433)携带丝绸外销。
清代(1636–1912):
苏州、杭州设织造局,生产龙袍等高级织物。
19世纪中叶后,机器纺织兴起,传统手工丝绸业衰落。
八、近现代(1912–至今)
20世纪初:日本生丝出口超越中国,民族工业尝试复兴。
1950年代后:国家恢复桑蚕养殖,浙江、江苏等地重建丝绸产业链。
21世纪:中国为全球丝绸生产国,传统织锦工艺列入非遗,科技丝绸(医用、航天材料)发展迅速。
关键节点
2009年:中国蚕桑丝织(织锦)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。
2014年:丝绸之路(长安—天山廊道)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
中国丝绸的演变贯穿农耕文明、贸易全球化与工业化进程,兼具技术、艺术与文化价值。
——杭州美乔丝绸